李颖教授参加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

  • 日期:2024-05-28
  • 9948

  5月14日,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邀请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代表的专家和学者,聚焦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共谋公共安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安全治理专业化、智慧化、现代化进程。我院李颖教授出席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智慧应急与城市安全”。

  李颖表示,新发展新安全对应急管理提出新要求,当前城市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空间变革与要素集聚带来的的风险挑战;二是产业与技术变革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三是灾害特性演化与管理复杂性带来的挑战。这三种风险集中在城市中,使得灾害事故的复杂性、耦合性进一步增加,重特大灾害事故往往引发系列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和生态环境破坏,形成复杂灾害链、事故链,进一步增加城市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的复杂性及难度。

  城市安全是复杂的巨系统,要求应急管理具备系统性思维、全生命理念、复合型能力,科学统筹防范与救援、监管与服务,优化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政策措施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体系性合力和实用性战力。

  李颖认为,应以智慧应急全面赋能城市安全。智慧应急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是应急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系统转型,是数据与知识驱动的新时期系统工程。

  基于各地积极利用智慧应急助力城市安全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点式赋能”“线式赋能”“面式赋能”三种典型模式。

  “点式赋能”——环节赋能。通过智能化的应急产品或技术,提升安全治理某个环节的效能,如利用AI图像识别赋能监管,进行灾害监测预警;依照知识图谱,进行态势评估,结合AI运筹,辅助指挥调度;利用可视化技术,协助灾后重建等。如“5G+防火”系统,依托内置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实现城市火灾的精准识别,提升风险监测能力。

  “线式赋能”——衔接赋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安全应急的全过程进行衔接,实现技术对“风险防范——预警研判——调度指挥——灾后重建”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如搭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风险可视化、研判数字化、决策智能化、调度精细化”;构建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将感知、预测和调度融为一体,有效地助力城市安全发展等。

  “面式赋能”——集联赋能。将智慧应急范围拓宽到全灾种、全空间,构建安全治理场景的数字空间,对不同干预方案进行模拟与评价。以全区域、全环节、全周期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经过大数据分析、模型运算、仿真推演,提供“数据获取→情报发现→智慧决策→系统评估”系统支撑服务。如统筹构建“一盘棋一张图”式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灾害的统一应对和处置平台。

  基于系统工程理念,中国科学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应急实验室开发了灾害链监测预警与仿真模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台风-暴雨/风暴潮-城市内涝”为应用场景,结合城市生命线等城市安全应急需求,构建面向灾害链管理的小型监测预警模型。

  李颖提出,应以科教融合培育智慧应急人才。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对管理者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具备总体思维、系统观念、兼具科学素养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应急理学科教育体系刚刚起步,立足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急需以系统理念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加快智慧应急等新型应急人才培养。

5.14李颖院长新闻图片